深圳婚姻情感心理咨询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各种母婴群、读书群,甚至是特殊儿童交流分享群里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女性,只有极少部分是男性成员。 偶尔有男性成员在群里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们的惊奇程度不亚于千年不做饭的人突然做了一顿饭。 为什么男性成员少呢?难道男性什么都会不需要学习了吗? 我认为不是。恰恰相反,男性在处理家庭矛盾、育儿观念上更需要学习。 有一次我在电梯里看到一则牛奶广告海报,有意思的是海报上的图片的不是母牛,而是一头公牛。 不知是商家故意为之还是设计师犯了错误。我把海报图发朋友圈,一朋友评论说:“公牛好,公的好,母的才会好。” 我看了噗呲一笑,后来仔细回味,觉得她说得有道理。 现在是父权社会,父亲三观正而且持续学习的家庭一定会温馨幸福。如果父亲的三观不正又怠于学习,则大概率家庭不会幸福。因为对这部分男性来说,母亲越优秀就越会对他们的父权地位造成威胁。 父权地位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家庭话语权,他们要的是一言堂和绝对服从。认知层次越低的男性越是如此。 多数女性有了孩子之后,会从多个渠道学习各种育儿知识来解决她们日常育儿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不知不觉,她们的育儿知识就会越来越科学而丰富。 与此相对应,多数男性的育儿观念依然停留在几十年前,而且绝大部分来自父辈,一小部分则来自他们身边的邻居或同事。 女性迅速成长的同时,也拉开了伴侣之间认知水平的差距。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伴侣双方的观念差异日积月累,出现“七年之痒”也就不奇怪了。 为什么会出现多数女性不停学习而男性却怠于学习的现象呢? 《她世界》里说:“女性的身体是当代市场重点营销的对象:塑身霜、瘦身运动、速效节食法……市场经年累月地利用女性对身体的自卑情结,向我们贩售名目繁多的产品,以维持对身体的崇拜。” 从社会文化环境来说,实际上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市场营销的重点对象。市面上绝大部分商品、育儿书的潜在用户和读者都是女性。甚至一些情感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师在帮助人解决家庭和情感矛盾时给出的建议都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的。因为向女人推销的成功率比向男性推销的成功率会高很多。 由此可见,商家为了赚钱,只要提高他们的推销成功率就可以。 从主观上来说,谁痛苦谁改变。 带孩子是一件极其累人且需要耐心的事,也是女性学习做母亲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早期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女性只是满足孩子需求的一个工具人。 作为工具人,女性的需求被极大地压缩,若再遇上不懂得体谅的丈夫和强势的公婆,女性情绪崩溃是必然的。这对女性来说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会将女性不断撕扯,撕碎她们原本就不太完整的自我。在这种痛苦的驱使下,女性会主动寻找科学的排解方法。 在不断地学习的过程中,无形中又拉开了与男性的认知距离。 当伴侣之间发生矛盾时,女性试图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与丈夫沟通交流时,她们往往会发现对方几乎无法改变。她们越是努力想要说服对方,越是徒劳。 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逆火效应”。在“逆火效应”下,男性的原有观念会更加牢固,女性的痛苦则会加剧。 如果男性的三观有问题,又怠于学习,女性就会越痛苦,夫妻矛盾就会越多,家庭关系越紧张。 家庭的维系、婚姻的经营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女性不断学习的同时,男性也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 当今男性作为家庭的支柱,其价值观影响着整个家庭的价值观走向。他们越能保持空杯心态,越是积极学习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认知,则家庭关系越和谐幸福。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